你以为你了解欧元吗?可能…未必
外汇交易市场越来越受投资者或投机者欢迎。外汇市场交易量大、流动性高、全天24小时可交易,同时外汇交易可利用高杠杆交易,这对个人交易者来说,即便资金量较少也可以交易。另外,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外汇交易和投资公司股票相比,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尽管外汇市场有很多吸引人的优势,但是外汇市场同时也十分复杂,弱肉强食,竞争残酷。国际大银行、贸易公司和基金公司是外汇市场的主导者,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市场信息,并将其反映在汇价上。事实上,仅10家公司控制了75%的外汇交易量,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交易者而言,你不可能知道这10家公司的真实身份。
要想参与外汇市场,首先你必须对它有所了解,你至少要非常熟悉七个主要交易货币,才可以在外汇市场开始交易。另外,你不仅要追踪一个国家的当前经济数据,还要了解每个经济体的基本情况以及一些可能影响到汇率的特殊因素。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欧元: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的影响力仅次于美元。欧元不仅是外汇交易中第二活跃的货币,同时也是很多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欧元几乎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货币,因为它是一个联盟货币,虽然在欧元出现之前也出现过一些联盟货币,例如西非法郎(西非金融共同体法郎),但因其都是一些小国家的货币联盟,所以在国际上重要性不大。
欧元是由1992年为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同盟(EMU)而在马斯特里赫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所确定的。欧元区会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例如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60%,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接近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
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会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2002年2月28日,会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会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之前的国际主要货币,如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也随之退出流通领域。
目前,欧元已经是欧盟中19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欧元的19会员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另外欧元也是非欧盟中7个国家(地区)的货币,他们分别是:黑山、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瑞士、安道尔和科索沃。
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负责管理。欧洲央行总部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拥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加入欧元区的会员国必须将国家货币政策主权交给欧洲中央银行),欧洲央行参与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的印刷、铸造与发行,并负责欧元区支付系统的运作。
作为一个货币联盟,欧元区的GDP产值全球第一,出口也是全球第一。
欧元区经济与欧元
和全球其他主要货币不一样,欧元与整个欧元区经济相关。欧元区的经济状况取决于欧元区19个会员的整体经济状况。虽然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统一的,但是财政政策并不统一,这会使得有时德国经济强劲但法国经济低迷,或者正好相反。
对于欧元区经济体而言,国际贸易相当重要,出口占了欧元区GDP的很大一部分,比例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欧元区会员国相对而言是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元区会员国中,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很少(挪威是个例外),因而,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对欧元区的经济有很大影响。
追踪一个国家的经济数据是很困难的,对于欧元区而言,这就更难了。欧元区的经济数据来自于每个会员国,但是并没有必要去追踪每个会员国的数据,因为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GDP总值几乎占到欧元区GDP总值的2/3,这三个国家的数据基本就代表了整个欧元区的情况。当然,欧盟统计局(欧盟的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贸易帐、GDP、通胀、欧元区信心指数。除此之外,一些德国和法国的重要经济报告也是很重要的。
欧元的影响因素
经济模型计算出来的合理汇率水平和实际汇率相差甚远,这是因为:经济模型所用到的经济变量通常比较少(有时只有一个变量,如利率)。但是,交易者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将其运用到交易决策中,交易者们的预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就如投资者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会使得股价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影响欧元走势的关键因素有:GDP、贸易帐、通胀水平、工业生产、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和商业信心指数。然后,和上文中一样,要以大国的经济数据作主要参考,如德国和法国。此外,交易者还要记住,大多数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伙伴是非欧元区的欧洲国家。
尽管欧洲央行掌握着欧元区会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但是各会员国的财政政策主权是独立的。正因为这样,才导致欧洲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如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国家可以在低利率背景下对外借款,它们沉溺于债务融资以维持政府开支。因财政政策的不统一,造成了欧元区会员国的经济状况各有差异。
欧元币值和欧元区的经济状况是紧密相联的,另外,交易者还应牢记:欧元作为美元的替代货币,也在一定程度受美元走势的影响。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之前,作为美元的一种替代货币,欧元变得越来越强势,而美元则越来越弱。但是,当市场面临不确定性时,交易者倾向买入美元规避风险,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交易者对此的反应是,卖出欧元买入美元。
欧洲央行是欧元区的中央银行,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制定的货币政策必须适用所有的会员国,尽管每个会员国的经济状况都不一样。
在欧元区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不仅实施起来困难,而且,也会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德国通常比意大利对通胀更为敏感,这两个国家经常会出现分歧,当一个希望推行保守的低通胀政策时,另一个则倾向于高通胀政策。
欧元区的扩张与分裂
虽然创建欧元区的《马斯特里赫条约》并没有制定一个具体的退出欧元区机制,但是欧债危机的爆发引发了这种可能,像希腊这样的国家可能就希望离开欧元区,这样就有了货币政策主权,可以使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减轻国家债务负担。同样地,像经济强劲的国家,如德国,它经常需要补贴那些经济实力弱小的国家,德国自身也会做利益的权衡,但它觉得弊大于利时,也会选择退出欧元区。
类似的言论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实力弱小的国家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更大,而德国退出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市场传言对目前的欧元区会员国影响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市场传言会产生预期,这样也会影响到货币的走势。
欧元最终会取代美元吗?
很明显,从对欧元的各种宣传中可看出,一些人希望欧元取代美元成为世界领导货币。尽管有这种可能,因为毕竟欧元区是全球经济中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但是,欧债危机的爆发也暴露了欧元的弱点。
结论
汇率是出了名的难以预测,大多数模型在短周期中是不能应用的,短线交易者很少会用到经济模型,模型只有在长期趋势中才有用。
2008年全球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元不断走强,但是当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渐渐面临各种质疑,欧元区会员国也饱受外界质疑。目前,一些国家的将它们国家的问题带入到整个货币联盟(欧元区)中,并且也没有处理好欧元区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救助措施已经让一些国家感到压力很大,欧元区内部的分裂正在形成。
尽管欧元不太可能崩溃,但是交易者应该会预期一些国家退出欧元区将会产生剧烈波动。如果欧元在这种情况下能顶住压力,保持坚挺,那么它的生命力将会更加顽强,真有可能取代美元。
值得信赖的外汇交易商!!!